评论丨“运动式执法”67天罚没6700万,岂能“减了税多了费去了呢
67天罚没收入6700万元!12月17日,国办督查室曝光了河北省霸州市出现的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根据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办督查室近日派员赴霸州市明察暗访发现,霸州市违规出台非税收入考核办法,向下辖乡镇(街道、开发区)下达非税收入任务,组织开展运动式执法,出现大面积大规模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引起企业和群众强烈不满。
今年11月,霸州市1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出现明显的运动式执法,当月入库罚没收入4729.57万元,是今年1~9月的月均罚没收入的80倍。这份另类的“成绩单”,源于霸州市的一项规定——今年9月,霸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霸州市非税收入征管工作考核奖惩办法》,违规提出将非税收入与征收单位支出挂钩,并将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纳入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在企业经营普遍面临困境,各级政府纷纷降税降费的大背景中,霸州市的做法尽显“霸道”。该市不仅将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而且印发了《全市经济运行工作考核细则》,明确税收收入得分权重为20%,非税收入得分权重为80%。显然,其乱收费乱摊派并非个别人胡作非为,而是地方政令主导下的普遍行为。违规发布的政令,不仅扫除了基层乱收费乱摊派的后顾之忧,而且轻易地将摊派的压力转化为排名的动力,创造出一系列令人咋舌的“业绩”。
任性执法、逐利执法、运动式执法,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与民争利、扰民渔利……国办督查室确认的每一种乱象,都是对当地企业的巨大伤害,同时也是对地方形象的巨大破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明令禁止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多次要求各级政府节用为民、坚持过紧日子,有序合理压减非税收入。发生在霸州市的种种乱象,既是对制度善意的公然对抗,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如何避免基层政府将“紧日子”的压力丢给企业,甚至是以企业的“紧日子”换取自己的“好日子”?
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推进乱收费乱摊派,霸州市的做法令人不寒而栗。不仅暴露了民生意识的冷漠,同时也展现了法治观念的淡薄。现实中,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并不常见,但试图与民争利者是否只有一个霸州呢?国办督查室此番曝光,既有治病救人之效,亦不乏敲山震虎之功:如果不能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就会被制度监督看在眼里;如果不能恪守权力的底线,就会触碰问责的红线。
此事曝光后,霸州市表示要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完善整改方案,全面深入整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企业和群众原谅和谅解。代管霸州的廊坊市则表示,立即启动问责程序,坚决做到不回避、不包庇,依法依规依纪处置到位。痛定思痛,立即启动问责程序是全面反思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完善日常监督体系不可或缺——政府过“紧日子”不只是一种动员令,更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由此,监督机制应“紧”起来,责任追究也要“严”起来。依托于更“紧”的监督与更“严”的问责,才能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民众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