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内容审核工作内容(企业内审流程条件步骤)
在构造审计标准化流程方面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审计准备阶段,重视选取审计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调审前调查的充分性和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
二是在审计实施阶段,注重构建审计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审计作业的规范化和方法创新,采取多层次、多环节的交叉复核。
三是在审计报告阶段,突出重点性、时效性,在深入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重视审计成果利用,着重跟踪、督促、落实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
科学选取审计项目,充分开展审前调查
服务企业发展大局,立足风险和问题导向选取审计项目。抓好审计立项,综合分析宏观环境变化、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影响、企业重点工作与风险因素、审计资源状况机制,既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主业的审计,也要及时跟进转型时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审计。通过科学的审计立项,对企业范围内的经济实体实现有计划、有重点、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
规范开展审前调查,贴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通过设问、回答来收集信息。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重点,评估审计风险,制订项目审计方案。例如,在某集团境外项目风险审计中,审前内部审计部门访谈了国际部、工程管理中心、财务部等具有境外工作经验的专家,收集分析了后台与境外经营相关信息、境外管理资料,组织召开多轮专题会议研讨审计方案,根据审计资源配置和审计目标,在方案中筹划好人员分工、时间规划、审计配合要求等,并动态保持方案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体系
建立审计文书范本和质量标准。根据审计实践发展和防范审计风险需要,研究制定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审计承诺书、审计取证单、审计底稿、审计报告批阅单等标准审计业务文书模板,规范审计文书格式、内容和编制要求。研究制定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等各种业务类型的审计报告模板,优化审计报告架构。
建立审计质量全面控制体系。通过“审计质量控制及评估机制”“质量分析报告机制”“审计成效回头看机制”“现场质量辅导与观摩机制”四大审计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定期下发质量评估报告、回头看分析报告、缺陷复评结果、优秀审计案例推荐等,全面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定期组织审计质量分析会和审计报告观摩活动,通过介绍、点评、交流、答疑,使审计人员对审计标准化、规范化有直观认识,有利于推动全员审计实践水平的提升。
建立审计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审计业务评比考评机制,研究制定审计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对全集团各单位审计工作全方位的考核;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积极推进审计一体化,加强对全集团审计工作的领导、帮扶和监督,缩小各单位差距,形成集团审计工作“一盘棋”,切实推动集团整体审计质量的提升。每年组织审计基础业务现场考核,以新出台的标准化流程为依据,从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统计报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现场宣传审计职能、讲解审计制度和新的标准化流程要求。
建立会议和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审计工作现场会、审计工作视频会和部门例会,适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观摩会和研讨会。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学习审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组织外部对标调研,邀请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系统学习意识,提高快速学习能力。
规范和强化审计现场各环节控制
落实明确审计业务流程中的职责分工。制定审计职责分工清单,按公司领导、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组三个层次,明确审计分管领导、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组长、审计组员在审计业务流程中的具体工作职责,实行审计组长现场审计负责制,三级复核审计底稿,审计报告流程分为主审起草、审计组初审、质量监督员复核、部门会议审议、部长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六级环节,解决了审计业务管理职责模糊、管理边界不清晰等问题。
强化审计实施主要环节、工作时限和阶段目标控制。划分审计实施的主要环节,列明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以此指导审计人员在每个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在什么节点完成。通过审计任务分解及完成情况清单,将审计方案分解为具体审计事项、工作标准、进度安排,实施过程中跟踪审计事项完成进度、结果、底稿和证据等,实现对审计阶段目标的进展和质量控制。
规范审计取证方式,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可考虑从以下方面提高取证质量:
一是审计进点后,张贴审计公示,访谈有关人员,扩大收集问题和线索的渠道,避免审计盲区;
二是将审计取证工作底稿分为政策措施和决策落实、效益、违规违纪、内部控制管理、风险防控等类型,有利于问题定性及分析,提高取证质量;
三是创新取证方式,采用计算机辅助、共同研究、专家咨询、外部调查等新的取证方法,提高取证效率和质量;四是充分利用其他部门监督成果,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
加强交流沟通,实现多维度控制与监督。审计过程中注重与上级沟通汇报,各审计组不仅每日要编写审计日志,还要每三天采取召开视频会议、进行远程汇报等方式召开一次小组会议,避免与审计方案发生冲突。同时,至少每周向上级报送一次审计最新动态。
注重四类会议,通过召开审计进点会、审计组工作会、审计撤点会、审计报告审理会,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充分研究讨论,避免出现因信息不对称、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限制,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判断偏差、审计结论不准确等现象,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建立审计问题清单,跟踪审计整改落实。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发现问题清单,跟踪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编制审计发现问题移交书,经分管领导批示移交相关业务部门督促整改,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整改落实情况,与监督部门建立协调机制,促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增强审计发现问题重视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