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财务审计报告内容顺序)

虽然整体上审计范围大同小异,但是报告反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决定报告内容的主要因素还是审计的目的,这个是核心。每次上级领导布置让写审计方案的时候,我们都会详细沟通审计目的,因为领导关心的内容比较广泛,而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是围绕审计目的,合理有序安排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

但是有些企业,尤其是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为了省事就将内控审计涵盖所有,要求不漏项全面反映企业的所有情况。听起来就怪吓人,不漏项这一点,审计的合理保证职能就不答应,只能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罢了。

表面上看这种操作节省了人力,一次性操作涵盖所有,不过仔细分析,就能发现存在以下弊端:

1、审计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出具的这种审计看似通用性很强,涵盖所有的问题,但报告的重点并不突出,不能有效利用审计报告,针对性差。

2、审计质量难保证。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如果要求面面俱到的话,审计质量难免大打折扣,这是现实问题。

3、审计的时效性差。按照全面审计原则,一家单位被审计时间最少一个月,等出具整体报告的话,估计一年时间过去了,本来事后审计就存在滞后性问题,再加上这种时间跨度,也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

4、不同满足不同的管理需要。有些时候外部机构,比如银行授信、证监会募集资金监管等,需要企业提供专项内部审计报告,而这些报告都是针对性比较强的报告,而一个全面的大审计报告明显不能满足监管要求。

总结一下,高层管理者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能够及时掌握公司的运营情况和运营风险,而大多数的审计都是事后审计,满足不了管理需要。这时候日常的运营监管就应该及时登场,防范于未然。将审计与内控监管两个职能细化开来,专项审计专项做,内控监管日常做,有交叉有互补有协同,形成合力来实现内部监督的职能,并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你还想知道审计方面的问题可咨询我们,会给你安排审计顾问做一对一指导。

相关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